2022年2月,国家12部门就曾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就财政税费、金融信贷、投资和外贸外资政策、环境政策等内容做出了部署及安排。其中就已提及,要启动实施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这些行业,成了稳增长的发力重点。
为进一步深入各行业,促进各行业平稳增长,近期,国家再次就石化、钢铁、建材、
有色金属、机械等行业发展态势深入研究,并针对性形成了多份稳增长工作方案。
在今明两年内,各行业具体发展目标任务已确定↓
石化行业:今明两年的主要目标是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5%左右。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不含油气开采)主营业务收入达15万亿元,乙烯产量超过5000万吨,化肥产量(折纯量)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钢铁行业:2023年,行业研发投入力争达到1.5%,工业增加值增长3.5%左右;2024年,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建材行业: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5%、4%左右。绿色建材、矿物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主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以上,水泥、玻璃、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15%。
有色金属行业: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5%左右,铜、铅等冶炼品单位能耗年均下降2%以上。力争2023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左右,2024年增长5.5%以上。
机械行业:力争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3%以上,到2024 年达到 8.1 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和 10 个左右千亿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具体来看,这5大行业的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如何推进?
①石化行业
推动5个以上在建重大石化项目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新建项目环保应达到绩效分级A级指标要求。依托现代煤化工项目开展关键材料、工艺技术装备攻关及应用推广,提升节能减排降碳水平。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瞄准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分级A级水平,推进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甲醇、合成氨、磷铵、电石、烧碱、黄磷、纯碱、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等行业加大节能、减污、降碳改造力度。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实施老旧装置综合技改、高危工艺改造和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设施升级改造,提升装置运行效率和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水平。各地要加快推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等落后产能淘汰退出。
②钢铁行业
加快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进程,支持钢铁企业争创环保绩效A级,鼓励企业实施原料场机械化、烧结烟气内循环、炉窑低氮燃烧等技术改造。支持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与铁合金、焦化、化工、建材、电力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协同减污降碳“联合体”。支持开展“极致能效”改造工程,探索打造超级能效工厂,加快节能增效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推进绿色运输,中长途运输优先采用铁路或水运,中短途运输鼓励采用管廊或
新能源车辆,鼓励企业使用新能源机车。加大对氢冶金、低碳冶金等低碳共性技术中试验证、产业化攻关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低碳前沿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给予产能置换政策支持。统筹焦化行业与钢铁等行业发展,推动焦化行业加大绿色环保改造力度。
③有色金属行业
组织实施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围绕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加快推广绿色低碳成熟技术,开发关键共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提升全流程绿色发展水平。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引导铜、铝、铅、锌、镁、工业硅等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工艺升级改造。加快建设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低碳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节能降碳标杆企业。支持行业协会开展绿色产品、碳足迹等评价工作,加快制定碳排放系统性管理与技术标准。
④建材行业
全面落实《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开展绿色低碳先行示范,探索并推广有效模式和经验。重点围绕用能结构转换、节能降碳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支持产融合作,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力度。以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为重点,分年度发布节能降碳技术目录、应用指南,推广“解剖麻雀”试点,总结改造方案,支持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支持建材企业争创环保绩效A级。优化建材行业能源结构,推动实施清洁能源替代。优先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等措施,有序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玻璃、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深度治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探索以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零一线员工的“六零”工厂为目标,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升级改造,建设示范工厂。
⑤机械行业
面向原材料行业,突破先进过程控制、能耗排放优化等,实现高效、安全、绿色生产。东北地区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运行效率,提高市场和服务能力,推动行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落实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加工工艺向高效化、精细化升级,推动铸造锻企业规范、创新、绿色和智能发展。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础研究和绿色智能装备研制。相关部门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智能化绿色化改造。